院级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 2009-12-23 浏览次数: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我院为了培养既懂机械又懂电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于20079月创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从开办之初就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摸索中并借鉴了一些国家级示范院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专业的办学特色。2008年被列为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项目组现有项目组成员15人,,副教授1人,占7%,讲师5人,占33%,助教9人,占6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人,占80%;双师型教师12人,占90%。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技能水平较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队伍,能较好地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将根据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资源配置、组织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

项目完成后,根据经济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资源共享、体现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在高职院校中,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成为我院的示范专业,能在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安徽的高职院校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二、项目组成员情况

目负

 

张传俊

 

出生年月

1973.12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

 

助教

 

 

 

13965077635

E-mail

Zhngch0423@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电子信息系(230031

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规划专业建设、协调项目组工作、组织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建设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康震群

55

副教授

应用电子

审查项目、督察项目过程

姚庆锋

33

讲师

自动化

负责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类课程改革建设

王家龙

45

讲师

应用电子

负责机电一体化电子类课程改革建设

李艳华

27

初级

自动化

自动化课程建设、资料整理

何平

41

讲师

机械电子

负责机电一体化机械类课程改革建设

马玉清

29

初级

自动化

自动化类课程建设、资料整理

张春芳

29

初级

自动化

应用电子类课程建设、资料整理

聂凯

31

初级

应用电子

应用电子类课程建设、资料整理

朱炼

30

初级

自动化

机械类课程建设、资料整理

张传俊

35

初级

机械电子

规划专业建设、协调项目组工作、组织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建设

 

 


三、项目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合肥和安徽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面向长三角、省会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依托美菱集团等大型现代加工制造业,校企合作,全面推行“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职业岗位要求,合作开发适合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构建具有 “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努力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我院及我省较有影响的示范专业。

具体建设目标:

1.深化“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机电一体化岗位能力要求,与美菱、合晶等大中型企业紧密联系,深化“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改革与建设,并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100%的学员学徒学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毕业生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例达99%以上,一次就业率不低于95%,用人单位工作称职率评价高于90%

2.完善工学结合的高标准的课程体系

围绕“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美菱集团、合晶等公司合作,构建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特色教材与课件,重点建设2门院级精品课程,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搭建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辐射能力。

3.打造专兼结合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①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②抓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队伍中硕士学位以上人数达到80%,选送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③通过多种培养渠道,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3年内,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提升到98%以上;

④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

⑤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聘请在安徽机电类企业行业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聘请有关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教学与科研指导;

⑥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建成区域内机电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突出生产性教学,与企业机电行业专家共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在学院投资设备基础上,引入体现先进制造技术的加工设备,新建和扩建数控加工实训实训室、PLC实训室、金工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将其建设成具有 “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到2011年,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联合、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机制。到2011年,在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10个。

四、项目建设方案(含项目成果在全省高校示范推广计划)

 

< > 深化“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联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是培养“技术员”+“高级工”的有效途径。学生进入学校就具有“学员”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课堂上是“学员”,在校办实训基地是“学徒”;学生在企业顶岗学习期间,就是真正的“学徒”,但身份仍然是学生。“学员制+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充份利用了社会的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岗位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缩短了在校时间,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体现“适度、够用”为准,教学方法必须体现高效,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实用性,这极大地促进课程建设,推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这种培养模式对企业来说,供需双方见面给了企业考察、选择、培养技术人才的机会,同时也给合作企业提供了一个选聘优秀人才的渠道,这种互利互惠关系有力地推动校企联合办学,深受企业的欢迎。

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来说,一入学就知道自己“学员”和“学徒”的双重身份,明确了角色的转变,学生在校期间在课堂上是“学员”,在校内实训基地是“学徒”;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期间,就是“准工人”,实习是一种真刀真枪的训练,学习与岗位零距离,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培养模式,同时也给毕业生也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培养了“敬岗、爱岗、适岗”的良好职业素质,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走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它的实现途径有:

1 顶岗实习式

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学院分别合晶、国晶家企业合作开展“2+1”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学生“2”年在校的学习,“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

2 半工半读式

针对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专业课程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机电一体化专业采用“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二年在校的学习,一年到企业工作学习,分别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3)工学交替式

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学院与合晶等企业合作进行工学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交替学习方式,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标准进行教学,校企联合建立学员考核标准,让企业参与对学员的考核,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

“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

 

1 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

全面推行“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徒学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使学生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校内完成:

l  职业素质教育

l  基础知识学习

l  职业岗位相关知识学习

l  职业岗位相关技能训练

校外企业:专业实习

校内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总结提高

校外企业:顶岗(毕业)实习

校内、外完成:毕业设计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短学期)

第六学期

 

 

 

 

 

 

 

 

 

 

 

 

 

 

 

 

 

 

 

 

 

 


2 工学结合运行图

 

4建立适应新的“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加强对“学员制+学徒制”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的质量监控,校企合作,在校内以学校管理为主,建立院、系、教研室、学生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在企业,建立以企业督导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质量保证体系。

组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加强校内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整合成联合管理、联合考核的校企管理队伍。

制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践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师聘任制度》、《学生实践工作制度》等,明确实践教学规范、岗位操作规范及细则,建立健全实践考评机制,制订实践考核标准,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将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3 工学结合质量保证示意图

 

 

 

 

 < > 构建“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职业能力体系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分析,确定其职业能力如下图:

4 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分析图

2.探索“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 “五个一致性”的课程体系

围绕“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体现“五个一致性”,即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根据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点来确定课程模块;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由生产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将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引入课程,实训;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把行业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企业化。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训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使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模式见下图。

 

3推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体系。

1)改革考核标准:在职业能力考核中,分数成绩并非唯一标准,考核标准将涉及纪律表现、思想修养、动手能力,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本专业注重实践能力考核,引入企业考核机制,强化实操实训。将企业共同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考核标准及体系。同时在《学生成绩评定核办法》中尝试将学生的课程纪律与学习态度做为考核标准之一。

2)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进行正确评价,评价的手段也要从传统的闭卷开卷考试中走出来,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方法可综合运用生产操作、现场答辩、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撰写论文、作品创作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合作,健全顶岗实习式、半工半读式、订单式等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4.教学改革

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来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做无缝结合,实施手段有: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构成系列的重点专业教学方法体系,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其一是与企业共同开展《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项目教学。以机电设备维修项目或制造项目为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赋之于应用。同时探索并形成校企联训“教--做无缝结合”的特色教学方法。

其二是以岗位“核心技术技能”为支点,以应用实践为主线,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分类,采取引入行业技术标准、企业工作标准作为案例教学的方法。机械系列课程中的《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科目将引入相关的企业工作与技术标准实例进行教学;在自动化系列课程中,把《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电设备》等科目放公司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设备的维护维修,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其三校内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

过去的教学方法基本是老师教,学生的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有效的解决这些孤立过程,将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结合在一起。

其四教材整合

把过去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对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处理上,首先要求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技术和可能推广的技术。大幅度地淘汰过时的技术内容,增大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比重。同时,对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或采用现有整合教材。

 

整合教材表

 

传统教材

传统教材

《机械原理》

《机械零件》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机械制造技术》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PLC编程)》

《机床电气及PLC控制技术》

《摸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Auto CAD

《机械制图及AutoCAD

 

2 教材整合表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工作,根据能力模块的要求,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

还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文理交叉和相互渗透,鼓励学生跨系选修文学、艺术、管理等方面课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课程设置的重点为:英语、计算机应用、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熟练操作技能、维修电工必备的知识和技能、PLCCNC等。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工艺

机电设备调试、维修

职业领域

机电设备操作、维护

生产管理

工程制图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

机电系统检测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

……

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

计算机辅助制造

数控编程与加工

……

 

认识实习

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

机械零部件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普通机床加工

生产与质量管理

顶岗实习

 

 

 

 

……

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

识图与制图

手工零件制作

车床操作

机电产品生产管理

机电设备电气维修

 

 

 

 

典型工作任务

工艺文件编制

CAD/CAM软件应用

数控加工

数控编程

机床电气与PLC控制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

机电一体化综合运用

数控机床维修

 

职业证书

 

 

制图员中级证书

计算机等级证书

 

 

数控机床操作

中级证书

 

维修电工中级证书

 

 

 

 

 

 

 

 

 

 

 

 

 

 

 

 

7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5.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建设精品课程和编写特色教材

突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成一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特色教材与课件。与企业共同建设体现岗位核心技能的多门课程,力争2门院级精品课程,公开出版特色教材1本。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搭建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辐射能力。

 < > 建立区内水平领先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联合、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机制。到2010年,在现有2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4个,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6个。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突出生产性教学,与广西机电行业专家共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在西班牙政府贷款设备基础上,引入体现先进制造技术的加工设备,新建和扩建数控加工实训、工业自动化实训、金工实训、汽车技术服务‘实训车间,将其建设成具有 “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到2008年,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可同时容纳500人实训,每年培训人数1000人以上。

从现有设备来看, 我院现有实验室可以基本解决机电专业的电类实验教学,但在机械类及综合性专业实验室方面尚有欠缺。必须大力加强这两类实验室的建设,使机械类、电类、专业综合类实验室全面完善,把机电实验室建设成规模大、设备类型全、设备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使学生能在校内实验过程中,全面掌握机、电、机电综合类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实用性人才。

1、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

建设数控仿真实训室和数控特殊加工实训室,购置数控铣床、普通铣床共8台,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50台,各种仿真软件、加工软件100个节点

扩建金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实训中心,达到一定规模。

建立液压传动实验室

建立PLC控制实验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规划

◎建设金工实习中心,满足各工种进行职业技能考核、培训的需要。

◎兴建校内电子产品组装车间,既为实习、实训提供条件,又为社会提供电子产品。

②校外建设规划

◎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协作关系,拓宽与合晶电子、美菱集团等企业的合作领域,为机电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时间、条件。

◎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

◎积极加强与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联系既能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又为学生将来就业起到宣传、推荐作用。

 

1.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条件,还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在企业实训基地完成了实习后的毕业生,可优先推荐给所属基地的企业,这就满足了这些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双方互惠使校企合作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利用企业的综合生产制造资源及人力技术资源,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的企业为:区域内及其周边专业相关的企业乃至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带动专业技术提高及教改的探索。

合作教学项目的开发,采用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试点,学生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可以开发〈机电设备〉、〈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给学生真实的实训环境,该课程直接由企业工程师现场授课,并让学生一起参与设备维护维修、产品设计与制造,学生很快能学以致用,并对生产岗位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对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单位很快签定就业协议。专业教师不定时企业生产见习,参与工程技改项目,并把实际项目演变为学生课程设计题目,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2.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解决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岗位达到“零对接”的问题,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外,还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运作,创建良好的生产实训环境。以工种训练模块为单元,将实训基地建成既像企业的车间,便于开展实训教学的生产实训环境。使已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学生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社会资源服务教改的双赢目的。

校内实训基地与课程对应表

 

序号

实训室

功能

相关课程

1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拟建)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

技能竞赛训练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

机械零部件设计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

机电系统检测

2

PLC实训室(拟建)

维修电工实训室

变频器运用实训室(拟建)

维修电工培训、考评

电气控制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教学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

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机电系统检测

3

数控加工实训室( 机械工程实训室)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

数控机床操作工培训、考评

数控编程与加工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训室

机械CAD课程教学

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课程教学

计算机辅助制造

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

5

金工实训室( 机械工程实训室)

金工实训、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教学

普通机床加工

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

3 校内实训基地与课程对应表

完善机械工程实训车间

机械工程实训室拥有数台数控车、数台普通车床,计划购买数台数控铣床可供机电一体化技术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供学生完成数控机床原理结构、数控车削加工编程和操作、数控铣削加工编程和操作、普通车床加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排除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训,能承接各类机电产品开发、各类高、尖、精的机械、模具产品加工。力争建成国家数控中、高级工技能鉴定中心,并与周边院校实现资源共享


 

8 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实训示意图

 

 

 

 

2PLC实训室的建设

计划建设PLC实训室,同时可供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实训、传感器检测系统实训、PLC实训、完成机床电气控制、传感器技术、PLC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综合实训。能对外进行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改造等服务。并能我院及合肥北部周边地区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承担电工、电气维修工工种的中、高级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可实现与周边院校资源共享。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规划

加强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借鉴机电行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顶岗实习标准,研制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管理手册,确保工学结合实训的良性运行。

 

 < > 打造专兼结合高水平的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聘请在机电类企业行业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企业锻炼,至2009年培养1名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引进或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14名,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1.积极培养专业带头人

从现有教师中选拔2名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 “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到国内外著名企业或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进行培训,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设备改造等培养措施,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技术服务能力,23年内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使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多途径培养“双师型”骨干人才

安排2名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与企业合作项目,提高专任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水平、研发能力。从企业中聘请有五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对专业技术熟练,具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选拔2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培养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奠定基础。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师资共享

校企共同搭建师资共享平台,从大型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及能工巧匠等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老师,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人员的共享、共管、共建。每年兼职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60学时以上或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请高技术专业人员开设机电先进技术讲座2场以上。建立兼职教师师资资源库,科学管理,合理调派,将聘用机制纳入产学合作内容,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人员交流平台。

 

 < > 增强为社会和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

强化为区域经济技术服务的功能,搭建集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科研及技术推广及咨询、生产等服务平台。具体措施及内容:

1.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努力将我院建成合肥北部周边地区机电类职业技能培训及资格鉴定中心。进行数控工、普通车工、电工、等工种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及资格鉴定服务的。

 

2.将与工业区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培训员工。

 

3.计划成立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承接企业机电类科研课题,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和咨询、生产制造管理等服务。

 

五、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重点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建设负责人

何平张传俊

建设内容

20106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16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26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教学

实验

实训

条件

建设

机械零部件设计展示及实训室

目标: 将机械零部件设计一体化教室建设成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教室,能满足机械零部件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

要点:螺纹联接件模型,键联接模型,销联接模型,弹性柱销联轴器模型,各10台;二级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模型,各二台;三级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模型,各二台;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含电机、V带传动、底板a=250),减速器拆装工具、钳工工作台、测量工具、工具箱、工具小车,各20台(套);HL2-B机械零件(机械设计)陈列柜,1套;

目标: 将机械零部件设计一体化教室建设成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教室,能满足机械零部件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

要点:购置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装置(4台机架带零件存放架)2台;单缸内燃机模型,手压抽水机模型,缝纫机脚踏板机构模型,运动副的六种类型各10台;螺旋千斤顶模型,齿轮油泵模型,各40台;HY2机械原理陈列柜1套。

 

金工实训室

目标:机械工程实训室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部分设备将建立金工实训室从而建成的金工实训室建设成能满足学生完成机械加工的基本训练的实训车间。

要点:购置CA6140铣床2台,配套工具、量具、刀具1套。

目标: 将金工实训室建设成能满足学生完成机械加工的基本训练的实训车间。

要点:购置CA6140铣床2台,配套工具、量具、刀具1套。

 

电工与电子技术训室

目标:与计算机控制、应用电子、楼宇共建,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提升,课程的一体化实训室改造,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

要点:设备增添,,购买10套双面中级电工技能考核设备,配置相关仪器仪表。

 

 

教学

实验

实训

条件

建设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一实训室

预期目标:与计算机控制、应用电子、楼宇共建,投入21.7万元,购置可编程控制器实训箱及电脑各24台,完成一期建设。开展可编程控制器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验收要点:

1.完成PLC实训室建设方案;

2.购置PLC实训箱及电脑各24台;

3.设备全部到位,安装调试完毕;

4.开设PLC相关技术实训课程;

5.编写实训指导书1本。

预期目标:投入18万元,购置机床电气维修实训柜10台,包括4台机床仿真设备,完成二期建设。开展机床电气维修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及维修能力。

验收要点:

1.完成机床电气维修实训室建设方案;

2.购置机床电气维修实训柜4台,包括4台机床仿真设备;

3.设备全部到位,安装调试完毕;

4.开设机床电气维修相关技术实训课程;

5.编写实训指导书1本。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各实训室功能,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学习和训练效果。验收要点:

1.完善实训室建设,提供相应资料;;

2.提供管理制度、实训大纲、指导教材、考核标准等资料;

3.提供相关实训室运行记录等有关资料。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

目标: 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建设成为初步具备以数控车床的电气和机械的综合装配、调试、维修等技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

要点:购置数控车\铣维修综合实训考核设备2

目标: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建设成为初步具备以数控铣床的电气和机械的综合装配、调试、维修等技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

要点:购置数控车\铣维修综合实训考核设备2套拟预算资金18万元。

目标: 进一步提升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档次,具备为本地区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条件,并在本地区逐步扩大影响,为相关数控机床制造公司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支持。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目标: 初步建成具备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平台,适合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

要点:购置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2台,并配备电脑2

目标:建成具备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平台,能满足模拟生产要求,适合教学实训考核和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

要点:购置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2

 

数控加工实训室

目标: 将数控加工实训室建设成为初步具备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要点:扩大面积,设备重新布置,增加数控铣(华中,FANUC系统)各1台,并配备相关工具及电脑2台。

目标: 将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实训室建设成为具备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要点:购置数控铣床(GSVM6450CFANUC系统)2台,并配备相关工具。

目标: 进一步提升设备档次和试制、生产功能,使其不仅满足教学实训要求,为相关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支持

要点:增购加工中心(GSVM8050A, FANUC系统)1台,并配备相关工具。

3.双师素质教师工程教学团队

目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互动,形成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良性循环。

要点:送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2名,外出培训教师2-3名。

目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互动,形成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良性循环。

要点:送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2名,外出培训教师2-3名。

目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互动,形成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良性循环。

要点:送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2名,外出培训教师2-3名。

4.兼职教师建设

目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院担任专业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工作,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点:聘请培养稳定的兼职教师3

目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院担任专业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工作,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点:聘请培养稳定的兼职教师5

目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院担任专业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工作,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点:聘请培养稳定的兼职教师8

 

建设内容

20106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16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26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课程体系

教学

内容

改革

1.课程体系构建及标准研制

目标:以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主干线,将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构筑单元组合模块式课程体系。

要点:构建统一平台。将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各专业课程模块所囊括的课程、技能训练科目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组合成专业课程模块。

目标:以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主干线,将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构筑单元组合模块式课程体系。

要点:根据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将各专业分成多个专业方向,根据需要实施不同教育,构建专业方向知识及技能课程模块。

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完成所有课程及技能训练项目的教学文件编写工作。

要点:编写理论课程、单项技能训练科目大纲、试题、训练习题库、模拟考核试题库,并上网共享。②编写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与实践项目大纲、指导书、参考图册等,上网共享。③制订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及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办法。

 

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门

目标:选择2-3门核心课程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

要点: 2-3门核心课程按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其中1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目标:按照院级课程精品标准进行建设的课程达到5门。

要点:累计5-6门核心课程按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其中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1

目标:鼓励更多的课程按照院级课程精品标准进行建设。

要点:共计7门核心课程按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2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资源库

目标:选择1门 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要点:①初步建成能支持各种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②专业资源内容包括:本专业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

目标:初步建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要点:①初步建成能支持各种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②专业资源内容包括:本专业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

目标:建成和完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逐步推广使用。

要点:建成构架科学、功能齐全、性能优越、利用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全方位支持各种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②专业教学资源内容包括标准资料库、课程多媒体课件库(PowerPointFlash等)、实训项目的训练题库等。

 

 

 

 

六、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特色)

 

 () 预期经过3年努力,通过对电子电工技能训练、普通机床控制、数控机床控制等机电控制领域为重点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学院的示范重点专业以及成为合肥北部及双凤工业园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机电方面形成特色。

 

() 预期经过3年努力、推行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企业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 预期经过3年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深谙高职教育、技术精湛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 预期经过3年努力、优质课程取得成效,争取4门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的教学资料上网;其中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2门;

 

() 预期经过3年努力、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联合合肥职业技能鉴定所,对院内及工业园区及北部地区外开展、数控维修、维修电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车工等各种的技能等级培训与考核工作,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七、所在单位支持与保障措施

()实行项目负责制,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

 明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实行项目负责制,本专业建设项目全部落实到各教学模块,由重点建设负责人制定和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实行绩效和奖励直接挂钩,并在系部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小组,对建设过程定期检查,全程监控,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

 

() 机制与管理保障

此次项目建设参考《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专业实行项目负责制,重点建设负责人对全过程负责。成立专家咨询机构,评价、检查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加强项目运行监控,确保本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和项目的实施。

() 充实和完善由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经建立了由高校专家、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开展了多次活动。下阶段将进行调整,聘请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充实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为“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四)合理规划,提高经费利用率

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制度和逐级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对各建设项目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把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考核各项目小组的重要指标;实施设备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八、经费预算

 

序号

支出科目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使用年度

1

钳工实训室

3

螺纹联接件模型,键联接模型,销联接模型,弹性柱销联轴器模型,各10台;二级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模型,各二台;三级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模型,各二台;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含电机、V带传动、底板a=250),减速器拆装工具、钳工工作台、测量工具、工具箱、工具小车,各20台(套);HL2-B机械零件(机械设计)陈列柜,1

2010

2

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36

液压实训台2、气动实训台2

2010, 2011

4

金工实训室

7

购置CA6140铣床2台,配套工具、量具、刀具1套。

2010, 2011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

6.8

控车\铣维修综合实训考核设备4

2010, 2011

 

自动生产线实训室

30

购置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4台,并配备电脑4

2011,2012

 

双师素质教师工程教学团队

1.8

送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6名,外出培训教师6-9名。

2010, 2011,201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0.6

课程改革、精品课程

2010, 2011,2012

 

数控加工实训室

50

数控铣(华中,FANUC系统)各2台,并配备相关工具及电脑2

2010, 2011,2012

 

总计

135.2

 

2010, 2011,201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