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教育部公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项目认定结果。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成功入选“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获此殊荣的全国共200所高职院校,安徽省仅8所。学校同时被认定的还有多个项目:烹调工艺与营养、会计、物联网应用技术、物流管理4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酒店管理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财经类“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徽派三雕技艺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是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全面深化职教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由教育部2015年启动,包括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承接了34项任务和10个项目,自实施项目任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为目标, 坚持“品牌、特色、融合、智慧和创新”的五大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与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学校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以打造“8653”品牌计划为抓手,统一部署、建章立制、科学监管、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经过3年努力,学校承接的各项任务(项目)建设工作圆满完成,内涵建设持续深入,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成果丰硕。学校被评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院校、中国电子商务十年发展优秀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学校。2010-2019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125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1项,占安徽全省20%以上,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在2019年国赛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排行榜中,学校获得16个奖项,其中一等奖6项,排名全国第五、安徽省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的安徽工商职业院校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阔步前行,奋力打造一个“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的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科学定位 服务发展 本地离不开
专业建设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三重一创”建设、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不断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高,人才供给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对接安徽主导产业链---现代服务业,做强了一批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开设了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对接合肥创新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满足本地新兴产业需求,与西门子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学院,获批教育部学校发展规划建设中心“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对接安徽人才链---人才紧缺产业,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实现培养规模扩容。
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学校引企入校,深度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强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开展培训,带动社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整体提升。围绕本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近3年,为全省培训人数最多、满意度最高的基地。
强化科技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围绕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难题,校企联合组建科研团队,合力攻关,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对口援建等社会服务,近年来获得高水平专利和软著作权授权多项。
特色发展创新示范 业内认同度高
品牌计划特色彰显。学校以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和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实施品牌计划,打造了一批业内都认可的特色品牌专业(群)、品牌课程、品牌教师(大师)和品牌实训基地,其中,中央财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11个。
标志性成果亮彩纷呈。学校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在教学成果、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专业提升、就业创业、教师培养、以赛促教、质量保障等几大个方面均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104项,是全省获省级高质量教学成果奖最多的院校。获教育部“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安徽省唯一“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典型案例”。
“浸润式”育人模式辐射全国。学校围绕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五大方面设定奖励学分,形成的全国“思政课优秀案例”在中国教育报首发。坚持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的理念,大力推进商业文化、徽商文化、商祖文化“三商融合”的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打造“易班”+特色校园活动品牌。学校举办的“道德讲堂”“工商大讲堂”“意匠讲堂”和“徽州印象大讲坛”等品牌活动近100期,受益学生达2.6万人,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受众达5万多人次,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等社会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集中报道。
工匠精神的培养领跑全国。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构建“四级”竞赛体系,全校近三分之一学生参与技能较量,赛教融合实现技能大赛成果的普惠和转化。学院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以赛促建,狠抓专业建设。以赛促教,加强师资培养。以赛促学,提升人才质量。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赛事的全过程,将 “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大赛的始终。创新人才培养模,将技能大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学分认定与替换等制度文件,不断完善大赛激励机制。
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居全国前列。学校不断完善“素能本位、理实一体、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3年,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5%以上,本地就业率达70%以上。97.51%毕业生表示在校期间素养得到提升。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04%;毕业生三年后的创业率达到4%。
“三教”改革成效显著。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由校内外专兼职构成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80%以上。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6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多次获奖;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课程改革,立项建设67门品牌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30门,联合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1项。2019年,主持申报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学校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教师与师傅双导师制,通过人才链与产业链及岗位链的对接,带动引领专业链、教学链和课程链的联动改革。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学校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8个专业主动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对接了物流、汽车运用与维修等首批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国际办学 合作共舞 国际能交流
拓宽国际合作办学空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境外访学、境外实习、合作办学、学生公司贸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中国商人”项目,中德学生联合注册成立学生公司,开展国际贸易,接受德国学生访学;开展会计等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
输出中国作品和资源。学校一大批学校大师、教师赴希腊等国开展大师作品展和毕业设计作品展,作学术报告。学校先后与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人文交流,国际影响力不断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