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下基层”传家宝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作者:吕涛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日点击数: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论述,12月12-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葛成飞带领党员教师吕涛、陈慧和部分大学生赴太湖县城西乡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师生视野、贡献专业力量、接力乡村振兴,引导师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对口帮扶入户忙。葛成飞先后深入到太湖县大龙村凤行组、姚大组五保户潘德华、潘良海家中,送上慰问品。并与他们拉家常、谈变化、话发展,详细了解其收入来源、医疗保障和家庭情况,询问他们生活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向他们解读国家乡村振兴好政策,希望他们发扬之前的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自立自强。

普法宣讲进校园。法治意识需要从小养成,法治素养应在日常培育。太湖县城西乡春光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50名小学生正在认真聆听一场法治常识“宣讲”。吕涛老师从小故事、小案例讲起,从宪法讲到民法典、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如何防止校园霸凌聊到几岁才能上路骑车等。学生们兴趣盎然、踊跃提问,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普法课、安全课。

非遗技艺入课堂。非遗文化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老师的普法宣讲后,几名大学生为小学生们又带去了一堂妙趣横生的非遗传承课,她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非遗纸风筝和脸谱,孩子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有了深入了解。

专题党课下基层。在城西乡大龙村党群服务中心,陈慧老师为村两委成员讲授了题为“弘扬‘四下基层’传家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的主题党课,她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基层工作的故事为切入点,生动讲解了“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工作方法和时代价值,并就大龙村基层治理改进和提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乡村振兴贡献了理论力量。

实践体验接地气。在大龙村,师生们广泛接触村中百姓,深入田间地头、屋内屋外,真切体验老百姓生活现状,深入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难所困。师生们还积极向村民们学习当地方言,深入感受地方文化,大家与村民们拉家常、聊愿望、话振兴,实地调查研究,随机采访抽样,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观察农村生活,切身感受乡村现状,了解乡村变化,体验了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加深了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主题沙龙再深化。在大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师生们与村民们在书屋中翻阅书籍,主动向村干部和乡村老人,了解大龙村的乡土文化和风土人情。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大龙村的村史村志、族谱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和祭祀文化等进行了主题沙龙活动。大家深入研讨、集中调研,了解了大龙村的历史由来和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富民安民好政策的认识理解,坚定了走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赶考路的信心、决心。


此次师生下基层是巩固拓展前期脱贫攻坚成果的延续,也是加速乡村振兴接力跑的有力措施。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发挥所长、精准对接的工作思路,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拓展社会实践形式载体,拓展师生参与面,努力将理论教学和鲜活实践有机结合,打造实践教学金字招牌,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育人质量。(撰稿人:吕涛;审核人:葛成飞)

上一条:直播培训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条:【第五十二期道德讲堂】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

Baidu
sogou